雾满拦江的小说支持免费看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最新章节
菠菜小说网
菠菜小说网 都市小说 言情小说 灵异小说 竞技小说 经典名著 仙侠小说 官场小说 短篇文学 耽美小说 玄幻小说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网游小说 武侠小说 乡村小说 架空小说 重生小说 科幻小说 总裁小说 综合其它 校园小说
好看的小说 巨大女友 母子情迷 催眠传记 禁断血族 小城艳想 我的经历 家教情事 丝袜爱恋 出轨妻子 哥哥好坏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菠菜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作者:雾满拦江 书号:49513  时间:2020/6/7  字数:22625 
上一章   第九章 东奔西走 (1)    下一章 ( → )
1、间谍可当百万兵

  综述成皋战役的第一阶段,就是刘邦守在荥城外,项羽挥师而入,意攻打荥,却因为刘邦花样百出,机变无穷,最终抛出纪信和两千名妇女为饵,刘邦本人却金蝉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刘邦所做的一切,就是拖延决战。最终他成功了,趁楚兵拥到城东看热闹之际,他只带了十个骑兵,向着成皋方向狂奔。

  项羽发现中计,就留下部将终公继续攻打荥,他自己则率了楼烦骑兵追杀刘邦。震天的马蹄声中,成皋战役的第二阶段终于拉开了帷幕。

  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过程短、节奏快、翻局迅速,颇有一点目不暇接的味道。持续过程不到一个月,但至少有四个变局。概述这四个变局,仍然是以项羽狂追刘邦,意图与刘邦决战,而刘邦坚定不移地四处窜,坚决不与项羽决战,并再一次重演荥之故事,金蝉壳而后再次重创项羽。

  先说第一个变局。这个变局很简单,荥东门,项羽发现上当,愤怒地将纪信烧死,就去追杀刘邦,一口气追到成皋。而刘邦进城,息未定,就看到楚军追上来,刘邦立即作了个英明神武的决定:离开成皋,向关中逃窜。

  刘邦逃入关中,项羽就没法追了。为什么呢?因为成皋据黄河而立城,项羽如果要追击,首先必须要攻克成皋,但后面还有一座荥城。所以项羽只能在荥和成皋两城之间动办公,意图扫平关外。

  而刘邦逃入函谷关,立即集结兵力,征调部队,打算再次东出函谷关,回到荥跟项羽扯皮。这时候却走出来一个儒士辕生,对刘邦提出了极富创意的建议。

  辕生说:“大王,你回荥干什么?回去后你能打过项羽吗?明明打不过人家,你非要回去自找没趣,这好玩吗?既然回去也打不过人家,建议就不要回去了。不回去,那么大王去哪里呢?建议大王率领军队,南出武关。项羽得到消息,就会立刻追杀大王来武关,当然到了武关,大王照样还是打不过项羽。打不过怎么办呢?就暂时先别打,躲在城里不出去。但在这种情况下,战场又多出一个来,荥一个战场,成皋一个战场,韩信去黄河以北弄出个战场,大王再在武关新开辟一个战场。这么多的战场堆在这里,估计项羽的脑子未必够用,只要有一个战场顾不过来,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刘邦听了大喜,说:“好主意,这次咱们听你的。”

  其实,刘邦是没有勇气再回荥。明摆着,面对项羽的拼命进攻,荥城破,指之间。换个地方再开战场,至少心理上的安全指数高一点。

  于是刘邦丢了荥不要,率师出武关。打开武关走出去,外边就是河南的地盘。刘邦就在河南的南、叶县一带跑来跑去,专挑没有守军的城池攻打。知道项羽迟早会找上门来,他心里害怕,就传令九江王英布,也把他的游击队带到武关来。这一招又叫嫁祸于人,因为项羽恨死了英布,如果英布在武关,等项羽追杀而来,肯定是首攻英布,这样刘邦就又多了个逃跑的机会。

  果然,这时候项羽已经打下成皋,正为找不到刘邦而郁闷,突然听说刘邦又从武关那边蹿出来了。项羽那个气呀,急忙命令部将终公来守成皋,他自己则率了骑兵,疾奔到南、叶县去找刘邦单挑。

  这是成皋战役第二阶段的第二个变局,项羽二追刘邦。

  闻知项羽来到,刘邦早有准备,立即飞快地逃回早已修筑好的营垒中,躲在里边拒绝出来。

  这时候项羽反而是好整以暇了,因为刘邦和英布合并在一块,让项羽心烦的战场少了一个。目前只有两个战场,刘邦这边是一个,荥成皋那边是一个。成皋落入楚军之手,而荥已经是力不能支,随时可以破城。所以项羽调集重兵,打算就在南结束这场战事。

  正在调集兵马,运输粮草,突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始终在北方打游击的彭越,发现没人理他了,不甘寂寞,就趁机东渡睢水,杀入了楚国的大后方,肆无忌惮地闹腾起来。

  彭越突然出手,却是奇兵天降。实际上刘邦指望的是韩信突然杀出来,但是韩信和张耳自从平定了北方之后,无论刘邦怎么急迫地催促,两人硬是按兵不动。此时的韩信,明显已经生出异心,这实际上是韩信此后杀身之祸的端由。但目前的刘邦自身难保,当然无暇追究韩信。幸亏他早早布下彭越这招后手,在这时候救了他的老命。

  彭越突然杀出来,让项羽措手不及。他认真掂量了一下目前的局势,权衡了双方的力量配比,决定兵分三路:自己仍然在南咬住刘邦,不死不休。部将终公仍然是攻打荥,直到城破为止。再派部将项声、薛公东进,去寻找彭越决战。

  项羽是知兵之人,他派出两员大将去摆平彭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单比较双方的实力,项声和薛公,任何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弱于彭越,以二打一,项羽这边有很大的胜算。

  但千算万算,漏掉关键。以项声和薛公二对一,这确实是没问题的,但项羽却不知道,刘邦那边还有一个项伯。

  有项伯在,可当百万兵,项羽他这辈子甭想赢。

  2、楚汉人品大战

  有项伯在项羽身边潜伏卧底,刘邦应该是全面掌握了楚军的动向的。而此时他被楚军团团围困于南的营垒之中,能救他一条命的,唯有彭越。

  所以刘邦绝不会让彭越输。

  于是历史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项声与薛公,两员楚军大将去摆平彭越,双方战于下邳地区,结果楚军吃了个大败仗,可怜的薛公竟然被彭越给打死了。

  回顾彭越的历史,他堪称是当时的游击战专家。最擅长的是等敌方大部队远去之后,他突然冒出来攻城略地,等到对方机动部队杀回来寻找他,他又神秘地消失了。黄河沿岸的沼泽地,就是他的老巢,自从起兵以来,无论走出多远,他最终都会以老巢为圆心画圈,确保自己万无一失。

  简单说来就是,在下邳战役之前,彭越一芥江湖草莽,从未与楚军的正规军过手。首次战,面对项羽手下有名的两员战将,却能够击败对方,斩其一人,这必然是情报工作起到了作用——如果不是,那彭越一个人就可以单挑项羽了,历史也没刘邦混的了。

  认为彭越斩杀楚将薛公,是情报战再次起到作用,这是后人的分析。但项羽的分析结论,却不是这个。

  项羽认为,这个彭越是个很能打的大敌,非他本人出马,不足以制伏。

  但如果项羽去找彭越单挑,刘邦这边又由谁来管?

  眼下的情形是明摆着的。论单兵作战,项羽坐头把椅。论组织能力,刘邦当仁不让。所以项羽固执地想迫刘邦与他比单兵作战,而刘邦则是坚定不移地将战事锁定在组织战的范畴以内。所以,项羽是刘邦唯一的克星,一旦项羽离开,又该轮到刘邦撒了。

  项羽思前想后,知道撤兵已属唯一的选择。他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刘邦营垒,自率主力军回师,进击彭越,稳定大后方。

  刘邦终于来了他渴望已久的变局——他不需要再面对项羽了。

  费尽了周折,调虎离山的妙计终于成功。兴高采烈的刘邦率汉军蜂拥而出,拥向成皋,去找项羽的部将终公单挑,可怜的终公名不见经传,哪里是刘邦的对手?被刘邦打得满地跑,成皋又被刘邦顺利夺回。

  话说项羽返回后方,那彭越却早已消失在茫茫大地之上,根本不可能再找到他。

  失望的项羽勒马回首,发现身后的汉军再次形成梯队阵势。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部将枞公,仍然死守在摇摇坠的荥城。而在后方是刘邦的主力人马,麇集于成皋,向项羽耀武扬威。

  项羽摇头叹息,在心里说:“刘邦,你闹够了没有?该歇歇了吧?”

  楚军回师,疾捣荥。这座闹心的城池终于被打破,负责守城的汉国御史大夫周苛被楚军俘虏,将领枞公战死。

  周苛被押到项羽面前,项羽对他说:“周苛,你很能打,我看好你。你以后就在我这边干吧,我封你为上将军,让你食邑三万户,够意思吧?”

  周苛回答说:“谢谢美意,但我诚恳地建议你快点投降更妥当,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是汉王的对手。你别嫌我说话难听,等你被汉王俘虏,你就知道我是一片好心了。”

  项羽说:“拿大锅来,添柴生火,给我把这个顽固的家伙煮了。”

  这是项羽第三次煮人了。第一次煮了个儒士韩生,第二次煮的是沛县前大佬王陵的母亲,这次煮的是周苛。可是项羽为什么非要煮了周苛呢?

  因为项羽气极,气的是他被刘邦调来调去,到处逮不到个人来打。好不容易逮住个周苛,满腔热情地想跟周苛朋友,可周苛却不给这个面子。

  然则,周苛为什么宁肯被水煮,也不跳槽呢?

  这是因为,周苛是沛县人氏。他和表弟周昌,秦朝时是郡监手下的士兵,刘邦起事之后,周氏兄弟就追随了刘邦,这是地地道道的子弟兵。刘邦能够把项羽的叔叔项伯统战过来,当然会防着项羽这一手。既然刘邦留下周苛守荥,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刘邦、周苛还是周苛的家人,都已经接受了他必然死亡的现实。

  纵然水煮,也撼动不了刘邦团队之分毫。

  而项羽的亲叔叔项伯,却在偷偷地出卖他。

  单只是比较人品,项羽就输惨了。

  所以楚汉相争,本质上是人品大战。刘邦这边替死的有纪信,不怕死的有周苛,项羽那边却是连亲叔叔都笼络不住,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虽然项羽的人品靠不住,但确实没人能够打得过他。拿下荥之后,项羽就顺利向成皋推进,再次挑战刘邦。

  成皋这座城,曾经被楚军夺取过。这就意味着此城的防守能力不足,项羽此来,成皋必失。

  所以刘邦当机立断,作出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逃!

  公元前204年六月,项羽在一个月内两次攻克成皋。成皋战役第二阶段,就在刘邦逃出成皋之际宣布闭幕。

  3、暗算无常死不知

  成皋战役的第三幕拉开,是极具画面感的。

  这个画面是从一辆车子开始。车子很小很简陋,就在成皋第二次破城之,从北门的门里挤了出来。赶车的人也很低调,混杂在难民之中,丝毫也不起眼。车子里边挤坐着两个人,满脸的紧张疲惫,正是刘邦和夏侯婴。在他们身后,是震天的喊杀声和熊熊燃烧的火光。破城的楚军一面大肆屠杀四处逃窜的汉军士兵,一边搜寻刘邦的下落。

  然而刘邦却是天生的逃亡大师,他在年轻时代起,就因为犯罪而被秦朝官吏追捕,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逃亡经验。他一生中逃亡的次数不少于十几次,却一次也没有被捉到过。可以说,刘邦的成功逃亡是创了纪录的,至今无人能打破。

  为什么没人能够逮到他?

  因为他知别人的思维弱点,而世人却对他一无所知。

  而项羽,面对神秘消失的刘邦,只有深深的困惑与郁闷。

  刘邦悄无声息地逃到了小修武。

  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在这里,有一支强大的汉军部队,带队的正是韩信和张耳。

  刘邦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韩信兵营门外,但是他没有通报韩信,而是和夏侯婴乔装为过往行人,就在小修武当地简陋的客舍里居住了下来。从当时的情形上来看,这一夜他并没有睡好,实际上只是在上半夜的时候,打了个盹。未等天亮,他和夏侯婴就出了客栈,把那辆破车修饰了一下,上带有羽的旌旗标志,向着韩信的大营冲了过来。

  到了大营门前,他没有表身份,只是声称自己是汉王派来的特使,而且他随身携带着相关的印符,得以顺利进入兵营。再接下来,应该是有一场小规模的火,刘邦和夏侯婴手下的人,突然亮出了自己的汉王身份,在韩信的扈从们目瞪口呆之际,迅速攻占了韩信及张耳的卧室。并在没有惊动两人的情形之下,先行收缴了兵符印信。等张耳和韩信懵懵懂懂地醒来,听到的是汉王升帐,喝令二人迅速觐见的声音。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修武刘邦大夺兵,睡梦中韩信遭暗算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解释过,刘邦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他既然抵达了小修武,何以不通知韩信速速驾,却弄出这么个名堂来,此举有何深意呢?

  想了解刘邦的用意,须得从楚怀王的悲催命运说起。

  这里说的楚怀王,实际上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孙子,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老楚怀王的孙子,就被打回原形,成为了放牛娃。但后来项梁东渡,为了竖立一杆能够号令天下的战旗,就拥戴这个放牛娃做了新一届的楚怀王。再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尽收权柄,剥夺了项羽的兵权。

  但是随后不久,秦将章邯包围赵国钜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就挑选了最信任的宋义,以其为上将军,统十万楚兵,去救援钜鹿。却不承想,途中项羽突然发动兵变,杀掉宋义,夺取了兵权。

  从此以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把兵权还给楚怀王。

  楚怀王沦为了孤家寡人,无枝可依,搞到最后,他竟然被项羽派英布于江心截杀,枉送了一条性命。

  这活生生的现实,让刘邦深切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权力的惑是不可抵御的。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没有人会这样做。

  由此推断,韩信也肯定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要出手中的权力呢?先给韩信一个理由?

  所以,如果刘邦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韩信速速驾的话,他无法保证会发生些什么事。

  没有证据表明,韩信一定会杀掉刘邦。但刘邦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这就叫:“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婴一道逃往小修武的时候,刘邦就在心里盘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险。他不仅在逃避项羽的追杀,同样也防范着自己人。

  毫无疑问,像刘邦这样算计,活得会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怀王更长久!

  如果楚怀王也会像刘邦这样精心盘算,这世上大概就不会再有项羽的位置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刘邦算无遗策,才导致了韩信悲苦的命运,让他失去了成为第二个项羽的机会。

  此外,刘邦此举,防范的不仅是韩信,还有张耳。

  要知道,张耳是有前科之人。早年他和陈馀奉陈胜王之命,随陈胜部将武臣,经略赵地,等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馀却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这件事尽管有利于当时的抗秦局势,但对于陈胜本人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此时张耳和韩信统兵横卧赵地,其战略格局与当年陈胜王时代同出一辙。刘邦没理由相信,在同等的政治利益格局之下,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如果张耳忽然间老毛病发作,再次劝说韩信称赵王,这事的结果谁也保不准。

  所以,刘邦一防韩信,二防张耳,他实际上谁也信不过——早在他落魄的当年,去大嫂家里蹭饭吃,连大嫂暗示厨房里没有饭了,他都要亲自验看一下,可见这个家伙对人是持有高度怀疑的。

  刘邦不相信人——又或者,他只相信人是不可以相信的。

  和刘邦这样的人共事,是很令人绝望的。除非做到像纪信、周苛那一步,被人用火烧了,又或是水煮了,否则无法取得刘邦的信任。

  那么,大家为什么却还要选择刘邦,而不选择项羽呢?

  选择项羽比选择刘邦更令人绝望。在刘邦这边,最多是没便宜可占,可在项羽那边,却只能像范增那样,无端遭受疑忌,落得个冤沉海底,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老板,刘邦只是精明,在他手下无法藏私而已。但只要你认真表现,不存私心,还是有许多发展机会的。而遇到项羽,他唯一信任的是最不应该信任的间谍项伯,所以你表现得越好,反而出局得越快。这也是小修武夺权事件发生之后,史学家对刘邦持宽容态度的主要原因。

  总之,仓促之间从上爬起来的韩信和张耳,面对着手执兵符印信“踞而洗”的刘邦,唯有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刘邦在微笑,或许他的心里还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他避免了让张耳和韩信在无法抵御权力惑之时,有可能导致的人横决。既然大家都没有机会表现出人中的暗恶一面,那么,大家就仍然是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仍然是可以继续合作的。

  4、重演调虎离山

  暗入小修武,夺取了兵权,刘邦就给张耳、韩信分配工作。

  派张耳下乡,巡视赵国各地,看看有什么发现。派韩信去攻打齐国。

  韩信郁闷地说:“好,大王,我这就去打齐国,这次大王能给我多少人?”

  “人?”刘邦说“小韩啊,我这边的人手还不够呢,要不你自己想想法子?”

  刘邦把韩信手中的人手全都抢走了,让韩信郁闷到了无以复加。可是韩信不敢吭声,因为刘邦几次三番催促他出兵救驾,韩信都因为首鼠两端,迟迟没有行动,他现在只求刘邦别追究这事,就已经是万幸了。

  无奈之下,韩信找张耳想办法,凑了点人手,准备进击齐国。这边刘邦把韩信的人全部调到巩地,阻止楚军西进。

  这时候刘邦的新战略,是借韩信出兵齐国的机会,意图从北部及西北部两个方向,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进而威胁楚军的侧背,再次迫项羽分散兵力。而刘邦则乘机大打机动战,一块块吃掉楚军。

  按照这个布置,刘邦率军兴冲冲地出小修武,抵达黄河岸边,正要渡河,忽然间过来个郎中郑忠。

  郎中这个职位,相当于刘邦的警卫营营长。他借刘邦路过的机会,劝说道:“大王,你为什么要渡河?渡河的目的是不是想和项羽对打?可问题是,咱们根本就打不过项羽呀。明明打不过还非要过去,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邦说:“那你的意思,该怎么办?”

  郑忠说:“我的意思是,这个过河不过河并不重要,重要的千万不能真的和项羽打。所以最好的法子呢,就是赶紧修筑最坚固的营垒,深挖壕沟,多存些粮草,等项羽找来了,咱们好躲在里边不出来。”

  刘邦听了大喜,说:“你这个建议好,真是太好了,咱们就依你。”

  于是刘邦决定重演武关之故事,再于黄河岸边筑坚垒,把项羽引过来。等项羽来了后却不战,等彭越再抄项羽的后路,倘项羽派去攻打彭越的人数少了,就会被彭越干掉。可如果项羽派去攻打彭越的人多了,留在刘邦这边的楚军必然人数减少,又可以让刘邦打上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这招既然奏效,那就要继续用下去,于是刘邦下令筑坚垒。忙之际,他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上一次武关之役,玩了个漂亮的调虎离山,那是因为彭越打得好。可如果这一次,彭越的表现达不到效果,那又该怎么办?

  刘邦决定再给彭越增派援军,务必要让彭越打出效果来。于是就派了将军刘贾、卢绾两人,统步卒两万,骑兵数百,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支援彭越。

  这个刘贾,是刘邦的大表哥,而卢绾则是和刘邦同年同月同出生的伙伴。这两个人是首次出战,而且要打的是游击战。可知仗打到这一步,刘邦这边已是资源耗尽,没有可用的人手了。

  所以刘贾和卢绾的出征,赢不赢倒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不能让楚军把他们给打死。据史书记载,这两个活宝出征之后,在楚地先找地方扎坚垒,然后四处剽掠,焚烧楚军的粮草。但一旦楚军进行扫,他们俩就飞快地逃回营垒,死死地关上营门,坚决拒绝战。

  尽管刘贾和卢绾没什么出息,但此二人毕竟是带了两万汉兵入楚境,对于彭越来说,意味着极为得力的支持。得此二人牵扯楚军,彭越他老兄发了狠,攻克睢,横扫外黄,连夺楚地十七座城池。

  楚国境内闹成这样,项羽是真的支持不住了。他想了又想,就把大司马曹咎和王司马欣叫过来,说道:“你们两个听着,现在我要对你说的话,极重要极重要,关乎我们的生死。你要一字一句地听清楚,牢牢地记在心里,听清楚了没有?”

  大司马曹咎说:“啥事呀老板,看你弄得这么紧张。”

  项羽说:“老曹,军国大事,生死攸关,你可别这样吊儿郎当的。”

  曹咎:“我没有,老板你吩咐好了。”

  项羽道:“老曹,你听着,眼下这个情况很是危急,汉国的韩信进击齐国,齐国招架不住,我们派了大将龙且和周蓝过去,这边的人手已经明显不足敷用。不料想后方又冒出来个彭越,竟然连夺我们十七座城池。眼下这情形是,如果我不回师,就无以克制彭越,收复失地。可如果我回去,刘邦必然会冲出坚垒,过来追杀你们。而你和司马欣决计不是刘邦的对手,倘若战,必然会死得极惨极惨。”

  大司马曹咎道:“明白了老板,你放心去吧,我们把城门关好,不跟刘邦战就是了。”

  项羽警告道:“可别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刘邦那家伙诡计多端,你不出战,他会千方百计地你出战。你千万要记住,我一去一回,最多只需要十五天,十五天我就能夺回失城,打跑彭越。而在这十五天内,无论汉军怎么勾引你们,你们都要铁下心来不睬,一定要等我回来,等我回来才可以战。听清楚了没有?”

  曹咎说:“好好好,老板你快点去吧。不就是关门十五天,不理睬汉军的挑衅吗?这点小事容易,十五天之后,我期待着与大王胜利会师。”

  “拜托了。”项羽千叮咛,万嘱咐“十五天,你们只要忍耐十五天,我就回来了。十五天之内,千万不要和汉兵接仗啊,千万不要…”

  项羽悬着一颗心,驱师东进,去追杀彭越。这个情报在第一时间被项伯报到刘邦的案头,刘邦兴奋得快要昏死过去了:“传令,大开垒门,取路成皋,与我打破城池,擒杀曹咎及司马欣。”

  正要出动,忽然间一个人拦在刘邦面前:“大王忙不忙?不忙我跟你说件小事。”

  刘邦细看来人,顿时大喜。此人的出现,导致了楚汉战争从主线战场迅速转移到了支线战场,也导致了楚汉时代最能忽悠的说客,被人放在锅里,煮成了香汤。

  5、大家玩得有点嗨

  突然跑出来要跟刘邦聊天的,是刘邦这边的说客郦食其。

  郦食其这个人,为汉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出过想让刘邦封六国后人的馊点子。刘邦待手下人,是出了名的不礼貌,但对于郦食其,却一向尊重有加,原因是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刘邦依靠的战场上的主将,郦商的主要对手是钟离昧,两人打仗时互相寻找对方,找到就拼命。所以虽然郦食其出过馊点子,但刘邦也不会因此见责。

  但是馊点子的事情,对于郦食其本人来说,却意味着沉重的打击。因为郦食其自诩智士之辈,是靠脑子吃饭的。馊点子就意味着对他智力的否定,这是郦食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所以郦食其苦思冥想多,终于想出了一连串的妙计,急忙来找刘邦摆龙门阵。

  郦食其说:“大王,你可曾听说过,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必然没戏。什么叫天之天者?老百姓,就是君王的天。粮食,则是老百姓的天。有粮食,老百姓就能吃,君王就能安稳天下。没粮食,百姓饥饿怨恨,君王也心神不安,不知大王以为然否?”

  刘邦:“然…你到底是啥意思?快你娘的说!”

  郦食其道:“是这么个情形,我想请大王想清楚一件事,自从彭城一役来,大王就几次三番与项羽相峙于荥。大王不挑前,不选后,偏偏拣在荥这么个地方,与项羽反复拉锯争战,其目的是何在呢?”

  刘邦:“对了…我为什么要选择荥呢?好像真的有什么原因,只不过…不过这些日子以来,发生了太多事情,一时之间我想不起来是为什么了。”

  郦食其道:“大王忘了,实在是再也正常不过了。因为大王这段日子,过得太过于颠沛流离,太过于情燃烧。结果搞到最后,大王只顾着燃烧了,却忘了为什么燃烧。之所以牺牲周苛,宁死也不放弃荥,就是因为荥这座城,是用来保护天下粮仓敖仓的啊!”刘邦:“我的天,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郦食其道:“没错,情形正是这样。大王之所以选择荥攻防,死战不退,就是为了守住天下粮仓。而项羽拼了老命,不计血本,与大王几次三番争夺荥,目的也是为了夺取天下粮仓。但是双方手的时间长了,刺程度过高,都玩得嗨了,连续两次沉于调虎离山的快乐游戏中,却忘记了为什么要在这里玩了。我希望大王能够趁项羽醒过神来之前,赶紧重振军威,夺回荥,占据敖仓的粮仓,扼守成皋的天险,堵截太行的通道,阻飞狐口,守住白马津。这就给诸侯一个强烈的印象,显示咱们汉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足以钳制楚军。这样一来,天下那些心眼不够用的诸侯,以为咱们汉军胜券在握了,就会心里恐惧,赶紧跟我们一起干,那么项羽的亡败,就指可待了。”

  刘邦狂跳起来,传令,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我要马上夺回敖仓粮仓。

  郦食其拦住刘邦:“大王等一下,我的发言还没有完。”

  刘邦:“…还没说完?那你接着说。”

  郦食其:“大王,现在的国际形势,是这个样子。南方是项羽的老巢,有我们的几支游击队,在楚国的腹地添乱闹事。而北方则是我们双方的主战场。此时赵国和燕国都已经平定,成为了从侧面压制项羽的强大力量,让项羽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项羽也仍有足够的残存空间,这就是齐国对他的支持。再说齐国的情形,齐国,是田氏的老地盘,北靠着大海和泰山,以黄河和济水为险阻,与楚国紧密相连。这属于兵家险地,易守难攻呀。大王你即使派出几万人的部队,也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齐国。只要楚齐两国相互支撑,我们就缺少足够的胜算。所以我请求带着大王的诏令出使齐国,说服齐国归附汉王,以为屏藩,不知大王以为然否?”

  刘邦大喜:“好,就依你。”

  于是郦食其拿到刘邦的亲笔诏令,就兴冲冲地出发了,要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齐国不战而降。

  但是,刘邦和郦食其,这两人却都忘了一件事——刘邦已经下令让韩信攻打齐国。这时候又派出说客,按理来说,这么重大的政策调整,是一定要通知韩信那边一声的,以便双方更好地配合。

  但是,打仗这种事,说起来真是千头万绪,要考虑的事情无以数计。以刘邦的脑子,打到最后都把自己打了,打糊涂了,连为什么不断地争战荥都给忘了。现在派了郦食其去游说齐国,又忘了告诉韩信一声。

  悲剧总是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形下发生。郦食其此次,原本是打算扬名天下、夸耀百世的,却因为沟通不足,不幸遭遇到个竞争对手,满腹的名利之心,竟然化为一锅水煮白

  6、同行是冤家

  此时,韩信正统师向齐国进发,但因为刘邦夺走了他的军队,他只能自己再想办法凑人手。结果搞到最后,后主动请缨的郦食其,反而比韩信更早出发,而且已经抵达齐国。

  现在的齐王叫田广。齐国英雄,俱在田氏,自陈胜王起事以来,齐国的国王走马灯也似的换来换去。但无论怎么换,换上来的齐王始终是姓田的。田广亲切接见了郦食其,听这个说客忽悠。

  郦食其开口了:“大王,给你出道智力题:你可知道,这天下最终归谁所有吗?”

  田广:“不晓得,请先生告诉我答案。”

  郦食其:“这天下,必然是归属汉王。”

  田广:“证据?先生这么说,可有证据?”

  郦食其:“大王想要证据,就请先再回答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夺得天下?”

  田广:“这个…我更不知道了。”

  郦食其:“那么我来告诉大王吧:得人心者,得天下!”

  田广:“听起来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没错!”郦食其重重地一拍手“历史的规律,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既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歧义,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得人心这个关键指标,给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做个打分评比,比一比谁的分数高,谁的分数低。这个天下,必然会归属那个得分高的人,不知大王以为然否?”

  田广:“打分…好新鲜呀,请先生打分来看看。”

  郦食其:“好,请大王听我一一道来。”

  “我们从开头说起,灭秦时,汉王先入关中,得一分。楚王却违背盟约,不封汉王为秦王而改封汉中王,楚王得负一分。”

  “楚王以下犯上,放天下共主义帝并暗遣人于江心截杀。而汉王却痛哭渧,起兵为义帝复仇。汉王加一分,楚王减一分。”

  “以上两条是从道义上来说,汉王总分得二分,楚王是负二分。现在咱们再来比较他们的人品。”

  “汉王收聚天下兵卒,立诸侯的后裔为王,得到财物分给士卒,跟天下的人同享财利。而项羽狼子野心,自私自利,立了战功得不到奖赏,打下城池也没有功劳。所以天下人都愿意追随汉王,而讨厌楚王。于是汉王再加一分,三分了。楚王再减一分,负三分了。”

  “比过了人品,再来比较双方的能力:汉王平定三秦加一分,渡过西河加一分,攻占北魏加一分,井陉灭赵加一分,夺得敖仓加一分,阻成皋加一分,扼白马津、阻太行道、扼飞狐口,再加一分。汉王每加一分,楚王就减一分。目前汉王得十分,楚王得负十分。”

  郦食其掰着手指,跟齐王计算完毕,问道:“我已经替大王把汉楚两边的优势劣态,分析到了不能再清楚的地步,请问大王,面对这鲜明的比分,你何以自决呢?”

  齐王吓呆了:“那…我该怎么办?”

  郦食其一拍大腿:“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立即表态向汉王投诚,这样齐国就可以保全。否则的话,惹火了汉王,派军队打过来,他那边又加了一分,齐国可就不复存在了。”

  齐王说:“好,我已经命了华无伤和田解两位将军,统帅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前去战汉军。现在我听你的,把军队全部撤回来了,再派使者去汉王那边表态效忠。”

  郦食其大喜:“这就对了嘛。”

  于是齐王田广决定归附刘邦,就摆下酒宴,和郦食其喝了起来。这工夫,韩信正统率他临时凑出来的人马,向东进军,还没有渡过黄河,就遭到齐国二十万大军的阻拦,正在为难之际,齐军突然派人来报信,说是齐汉两国已经决定好,双方不打了。说罢,齐国军队就开始络绎后撤。

  韩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传令安营扎寨,不打了。却不想,这时候旁边忽然转过来一人,面貌奇特,服饰古怪,问韩信:“将军,你为何突然停止了进军?”

  突然出现的这个人,名字叫蒯彻。但史书上都故意把他的名字写错,写成蒯通。这是因为后来有个汉武帝,名字叫刘彻。“彻”这个字,被汉武帝用了,普通民间人士就不允许再用,连老祖宗都不能用,都得改名。于是史家就把蒯彻给改名为蒯通。但他就是蒯彻,改了名也叫蒯彻。

  还有,有关蒯彻这个人的籍贯,《史记》上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齐国人,一说他是范人——想知道他到底是哪国人,听听他对韩信说了些什么,大致就清楚了。

  当时韩信对蒯彻说:“先生,是这么回事,齐国已经臣服了汉国,不需要再打了。”

  蒯彻问:“齐国臣服汉国,跟你打仗有什么关系?”

  韩信:“这个…应该有关系吧?”

  蒯彻:“关系也没有!齐国臣服是齐国的事,你打齐国是你的事,你快接着打吧。”

  韩信:“…不是先生,人家齐国已经投降了,咱们再打,没理由啊?”

  蒯彻:“怎么就没理由?理由太多了!我来问你,你奉了谁的命令进攻齐国,奉了汉王的命令,这没错吧?现在汉王命令你撤军了吗?没有吧?既然没有命令让你撤军,那你就只能接着打,这有什么犹豫的呢?”

  韩信:“错,汉王是命令我进攻齐国,但现在情况有变…”

  蒯彻:“变你个头!将军,我必须要提醒你一句,这个做人呢,真的不能太缺心眼。你看明白了你的处境没有?那个郦食其,单只凭了三寸不烂之舌,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而你韩信呢?你率领了几万人,几历生死,经历了一年多的血战,才刚刚打下赵国的五十多座城邑。跟郦食其一比,你就是个典型的废物点心!”

  韩信:“…不是先生,你到底是啥意思?”

  蒯彻:“这意思还用说吗?郦食其表现得太好,就没你韩信混的了。你韩信要还想在汉营里立足,就必须把郦食其的风头打下去,不能让他倒你。”

  韩信:“明白了,传令,三军即刻出发,与我追杀撤退中的齐兵。”

  7、情商低的人易被利用

  郦食其说服齐国举七十城邑而降,不想韩信那边,突然间跳出来个蒯彻,要求韩信趁齐国投降之际,继续攻击。这件事,足证蒯彻其人,是地地道道的齐国人,而不是什么范人。

  只有生为齐国人,长在齐国,却因为情商低、脑子笨,始终被人鄙视,抑郁而不得志,才会对齐国如此怨憎,恨不能将本国同胞,通通杀光。

  一个外地人也可能在仇恨的教育之下,对某一个陌生的城邑或国家产生强烈的憎恨。但这种憎恨,因为缺少感认知,只是一种虚妄的观念,一旦遭遇现实,就会迅速瓦解冰消,化于无形。只有积月累,点点滴滴所形成的怨怼和仇恨,才会形成炽烈的毒火,熊熊燃烧在心里,永世也难以熄灭。

  所以我们断定,这个蒯彻九成九就是齐国人。只是因为成长时期遭受了太多的伤害与羞辱,形成了他对于本国人民无可化解的仇恨,所以才会在这时候突然跳出来,挑唆韩信继续进军。

  而韩信呢,他却是最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的类型。这类人分析起事件来头头是道,唯独对人人心一无所知。他只知道一个建议是否对自己有利,却无法看破对方提出建议的真正用意。所以智商高、情商低的人,最容易被人利用。只要你将他的利益摆在面前,他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而立即行动起来——他永远也不知道,通过他的行动而获利最大的,并非他本人。

  于是韩信利用齐兵正在回撤,没有丝毫防范的机会,周密布置,突然出击,向齐军发起了凶猛的进攻。

  可怜的齐军,由于没有防范,一下子就被韩信端掉了指挥中枢,失去指挥的军队,沦为了待宰羔羊,让韩信杀了个痛快。

  齐军二十万,竟被韩信通通歼灭了。

  这一仗,虽然是杀人杀得凶,但史家却都不愿意提起这场战役,这根本不叫战役,这是地地道道的打闷,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比的就是谁心眼更肮脏。

  这一仗同样也暴出了韩信的致命缺陷,他这个人,好像没什么道德底线。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是不可预测、难以捉摸、无法控制的。像这种智商高、情商低,又没有道德意识的类型,必然会列在第一个清除的名单上。太危险,哪怕只听到他的名字,都会感觉到极度的不安全。

  一句话,历城之役,铸下了韩信最终被清除的症因。

  但韩信还算是够幸运的,最倒霉的,当然要属还在齐国的郦食其。

  郦食其只凭了一张嘴,就说降齐国七十城,此时正在齐国恣意享受人生。忽然听齐王叫他过去,郦食其小步颠颠跑来,看到朝堂上有一口巨大的鼎,里边满满的清水,士兵们正往鼎下添干柴。就听齐王热情地招呼道:“先生来了,来来来,快了衣服,跳到锅里去。”

  “跳进锅里…”郦食其很吃惊“大王,你是在开玩笑吗?”

  “没有,我是认真的”齐王回答。说话的工夫,郦食其身上的衣服已经被士兵剥除,抬起来丢进了锅里,郦食其心中的惊恐,已经到了极点:“大王,这是干什么?有话好好说,这是干什么嘛!”

  就听齐王道:“先生可知道,我在历下的二十万雄师,只因听了先生的话而撤回,却被你们汉军乘机包围,全都给歼灭了。”

  “这…不会吧?”郦食其惊呆了“这这这…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齐王道:“先生可知道,我是听从了你的话,愿意臣服汉王,才下令军队撤退的。如果不是听了先生的话,汉军根本没可能那么容易歼灭我的二十万人马。二十万人马呀先生,就这样被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尽数沦为异乡孤魂。先生以投降我,把我放进了你这口煮开的大锅中,煮得我军队亡败,国家希望丧尽。先生煮我,我煮先生,先生应该没意见吧?”

  “不是,你听我说…”郦食其还待解释,可是鼎下的薪柴烧得极旺,说话间那鼎中的水已经咕嘟咕嘟开了。可怜绝代说客,就这样冤乎枉哉地,化为水煮白

  煮了郦食其,齐王也只是愤而已。这时候韩信已经带兵打过来了,齐王不支,率残兵逃往高密。同时派了使节,去找项羽求救。那时节项羽正在成皋一带到处寻找刘邦决战。而刘邦派出大表哥刘贾和发小卢绾,潜入楚国腹地配合彭越,大搞破击战。项羽同时面临着三个战场,就派了大将龙且和周蓝,率楚兵赶往高密,与齐王田广会师。齐楚联军,共抗韩信,掀开了支线战场潍上战役的序幕。

  而项羽本人则亲自返回楚国腹地去驱逐彭越,夺回失城。他留下王司马欣和大司马曹咎,让此二人守住成皋。临走之前,项羽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曹咎和司马欣:“倘我一走,刘邦必来挑战,你们二人不是刘邦的对手。而刘邦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刺你们两个,让你们出战。所以你们一定一定要忍住气,不管刘邦怎么骂你们娘亲,万万不可出战。等我十五天,十五天我就回来了,到时候我们一块来摆平刘邦。”

  曹咎和司马欣没口子地答应——实际上两人根本没上心。项羽也没法子可想,只能求老天保佑,让此二人别出事,而他自己,急如星火地杀回了楚地。

  8、小神童出马

  闻知项羽回来了,彭越、刘贾和卢绾这些游击队,疯了一样地往回逃,眨眼工夫就逃了个光。

  但是在逃走之前,这三个家伙还干了桩缺德事。他们把攻下的楚国十七城的居民,组织起来,动员城里的老百姓们与项羽血战,并忽悠说:“乡亲们,我看好你们,你们给我狠狠地打,我们主力汉军很快就会回来的,再见了,我亲爱的乡亲们。现在随我的拍子,跟我唱十送汉军,预备齐:一送里格汉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落光。问一声亲人汉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对于这三个家伙的忽悠,十七座城中,有十六座没有上当,只有外黄这座城,表态要跟项羽血拼。

  外黄有如此表态,说起来也很正常。要知道,早年就是张耳治理外黄,而那时候的刘邦还年轻,来外黄投奔张耳做门客。如此说起来,外黄也算是汉王战斗过的地方。当地居民显然以此为荣耀,希望亲近刘邦、排斥项羽的心态,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当项羽疾风般返回,所过城池,无不纷纷大开城门,欢迎楚军入内。唯有外黄却拉起吊桥,关上城门,老百姓站在城楼上,冲外边的楚军丢石块,坚决要与楚军血战到底。

  这下子项羽可气坏了,立即下令攻城。可是外黄的老百姓抵抗态度非常之坚决,居然连守了好几天,生生地拖延了项羽的回程期。但项羽的神武,终究是天下无敌,外黄百姓能够守上几天,已经算是不错了。最终城池被打破,楚军气势汹汹地拥进来。

  入城之后,项羽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说:“外黄的百姓们,你们干吗要拼得这么凶?我跟刘邦个人的私怨,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不管是我得了天下,还是刘邦得了天下,你们能闻到半点腥味吗?你们又有什么理由,非要为了刘邦,跟我拼个你死我活?这完全没必要的事情,为什么会让你们如此亢奋?”

  项羽说:“对于你们外黄人的智力水准,我必须要一票否决。”

  项羽说:“我的想法是,智力太低的人,就别在这世道上添乱了,这世道已经够的了。”

  项羽下达命令,于外黄屠城。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通通杀光,以惩戒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敌意。

  屠城令下达之后,就听说帐外有人求见。“来的是什么人?”项羽没好气地问道。

  士兵回答:“是一个小朋友。”

  小朋友?项羽愕然。他倒是想到过,屠城令下达之后,就会有儒生出来为全城的生民请命,但这些儒生的年龄,肯定已经超过十六岁,恐怕不等走到楚军大营前,就已经被士兵杀掉了。可没想到外黄居然派来个小朋友,这未免有点…

  项羽传令,让小朋友进来。

  小朋友进来了,果然是个小朋友,十二三岁的年龄,乌溜溜的一双大眼睛,透着一股子气定神闲的聪明劲。项羽心里犯嘀咕,故意把眼睛一瞪:“小朋友,你好大的胆子,敢来这里,不知道这是杀人的战场吗?”

  就听小朋友笑嘻嘻地道:“我当然害怕杀人的战场,但是我不怕大王。”

  “为什么?”项羽怒了。

  小朋友回答道:“因为大王爱护我们百姓啊。”

  “这个…”项羽乐了“虽然是假话,但这话本王爱听。你还想说什么?”

  小朋友说道:“我听说,大王对外黄下达了屠城令,我私下里以为,大王肯定不会这么做。要知道,彭越那个大坏蛋,凭借暴力,占领了外黄,强迫外黄人服从他。外黄人敢怒而不敢言,夜夜都在渴望着大王引兵杀回来,救我们出苦海。可怜外黄的百姓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大王回来了,却听说大王因为生气外黄人的被迫降敌,要将这么多的人坑杀。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百姓谁还愿意归顺大王呢?而且,一旦外黄发生屠城事件,现在仍然被彭越占据的城池,就会因为恐惧而不敢开门欢迎大王。我私下里以为,大王应该体谅外黄人的无奈,多多爱护你的子民,而不是把他们杀掉。”

  “你…这么个小东西,真有一套。”项羽被小朋友的话惊呆了。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项羽有生以来头一次听从了对他有益的建议。这表明他的性格正在趋于成,心智越来越老练——但刘邦绝不会给他充足的成长时间,一定会在他的性格与智慧成之前,把他彻底清除。

  刘邦的麻烦在后面,但项羽听从小朋友的话,撤销对外黄的屠城令,此事在梁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所有被彭越占据过的城池,全都打开城门,派人来欢迎楚军。项羽回师,取得了特大胜利。

  胜利的喜悦还没有来到,让他最担心、最害怕的事件,终于发生了。

  成皋城内的曹咎和司马欣,出事了。

  9、大对峙

  当时楚汉战场,呈现出鲜明的立体态势。单只说楚军的分布,就有四块——项羽回师击外黄,龙且周蓝配合齐军对抗韩信,有个钟离昧守在荥,而大司马曹咎和王司马欣,守在成皋与荥的钟离昧相互呼应。

  项羽前脚刚刚离开,水一样的汉军就在刘邦的率领下,从小修武方向冲了出来。刘邦看了看荥,又瞧了瞧成皋,决定趁项羽回来之前,先夺成皋,再取荥,通过反复的调虎离山,逐块吃掉楚军。

  汉军黑地拥到成皋城下,要求楚军曹咎快点开门挨打。曹咎和司马欣听了项羽临走之前的吩咐,闭门不出,拒绝战,要等十五天后项羽回来再说。于是,汉军一连几天向成皋城内的楚军挑战,曹咎和司马欣坚决装听不见,就是不开门,气死你。

  看到这情形,刘邦乐了。就知道项羽走时有过吩咐,不让楚军与他手。可不手怎么成?再过几天项羽就回来了,就该轮到他刘邦到处跑了。一定要趁这时候狠揍楚军一顿,机会难得呀。

  于是刘邦就要汉军选最没品的士兵,专挑那种最会骂人的,组成骂人小分队,轮到成皋城下大骂曹咎和司马欣八辈子祖宗。就这样骂了一天,再骂第二天,每一天的骂法都花样翻新,务必要够刺曹咎和司马欣,达到对他们两个侮辱程度的最大化。

  连骂了五六天,曹咎和司马欣终于怒了,城门一开,楚军怒不可遏地冲出来,意图渡过汜水,与汉军进行决战——被骂急眼了,早把项羽的千叮咛万嘱咐给忘到了脑后。

  可是汉军早在城外等候这个机会呢。临到楚军半渡,一半渡过了汜水,还有一半正在渡河之际,突然听到鼓声震天,伏兵四起。激动不已的刘邦,亲自指挥汉军冲了上来:“杀呀,冲呀,赶紧的,错过这一次,可就没这么痛快的杀人机会了…”水般的汉军涌上来。正如项羽说的那样,这天底下最能打的就是他项羽,但如果他项羽不在,再也没人能是刘邦的对手。楚军的防线请顷刻间崩溃,出城而来的士兵,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

  目睹惨败的场景,大司马曹咎和王司马欣面面相觑:坏了,中了刘邦的计了,忘了楚王临走之前的吩咐,这下可怎么办?

  两人心里很清楚,眼下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失败,而且意味着成皋战场漫长的对峙中一个大转折。楚军的实力因为两人的轻举妄动而遭到严重削弱,他们不仅害了自己,也连累了整个楚军。

  再没面目和楚王项羽相见,大司马曹咎和司马欣长叹一声,双双拔剑,自刎了事。

  刘邦迫不及待地冲上来,先将楚军的所有粮草辎重、银货财宝通通搬过来,夺回成皋,屯大军于广武山西城。一支军队疾奔敖仓,夺回天下粮仓,余者主力人马,蜂拥挤到了荥城下,高叫钟离昧快点开门。

  楚将钟离昧呆呆地站在荥城上,两腿直打战,知道成皋此失,楚军的大势已去——经过刘邦不断的零敲碎打,楚军的整体实力终于到达了由强转弱的临界点。这时候项羽听到这个消息,疯了一样赶回来,可是已经太迟了。项羽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后援,他的大后方不间断地遭受汉军游击队扰。而楚军始终未能突破函谷关,这就导致了秦始皇平灭六国的战略格局的重演。

  刘邦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援兵源源不断地赶过来,支撑他继续打下去。而项羽的大后方却成了他的软肋,一次次被汉军的游击战术所袭扰,非但没有帮上项羽任何忙,反而几次三番拖累项羽。

  回顾楚汉战场,打了若许之久,项羽终未能再踏入关中一步。仗打到这个程度上,已经很难再有起了。

  悲伤的项羽也将他的军队拉到了广武山。此后,汉军在广武山西,楚军在广山东,两军隔河列阵,展开了长期的对峙。目前的中国象棋,就是仿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山的阵势形成的。另有民间传说,当时最具声望的军事家李左车,于广武山上布阵,其妙的布局,令楚军目瞪口呆、一筹莫展。

  对峙于广武山,项羽又要吃大亏——别忘了敖仓的粮仓,此时在汉军手中呢!

  明摆着,汉军这边的粮食络绎不绝,吃不胜吃。而楚军那边很快就会面临着粮草断绝的麻烦。可如果项羽想要夺回敖仓粮仓,手下却已经无人可用。如果他自己去,恐怕又被刘邦抓住机会,乘机捣毁他的大营。

  十万雄兵落到项羽手中,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了负资产,一个个沦落为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依附于项羽的臂膀下期冀保护。只要项羽一走开,这些人就会被刘邦杀猪宰羊一般通通宰掉。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怎么打到最后,越打越没出息呢?

  项羽很痛苦,也很困惑,却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此这般僵持了几个月,该来的终于来了。项羽这边,粮草已经不足,军心开始浮动。

  这时候项羽想起来了,他手中还有一张牌。

  王牌!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刘邦的子吕雉。

  这两个人,他们一直幸福地生活在楚军的战俘营中,仗打了这么久,楚汉两军多次展开拉锯战,这两个俘虏也没出现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10、身边的敌人

  项羽命令制作了一张大大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手脚张开,呈大字形固定在案板上。然后把案板抬出来,让刘邦看个清楚。

  隔着一条深深的壕涧,两人展开对话。项羽说:“刘邦,你看清楚了,这可不是头肥猪,是你亲爹!都因为你不服从命令,屡次三番兴兵闹事,才害得你爹落到如此地步!刘邦,你的名字叫坑爹!”

  刘邦:“哦。”

  项羽:“刘邦,你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否则的话,你就眼睁睁看着亲爹下锅,煮成香烂的水煮片吧!”

  这时候刘邦说话了,他说的话是:“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史记·项羽本纪》)

  当刘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会恍然大悟。这句话,刘邦憋了太久、太久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刘太公和吕雉是什么时候沦为项羽的战俘的。那是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之役,刘邦大败之时。而现在项羽终于把刘太公推出来,袒呈于案上,威胁刘邦时,又是什么时候?是公元前203年十月。

  这段时间,整整是两年半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早在两年前,项羽就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子,可是这对刘邦没丝毫影响,双方仍然是你来我往,打个不停。理论上来说,项羽自打捉住刘邦的父亲子,就已经掌握了刘邦的软肋,立于不败之地了。但事情发展下去,竟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可想项羽心中,是何等郁闷诧异了。

  明明抓住了刘邦的软肋弱点,搞到最后竟然全无效果,怎么会是这么个样子呢?

  来看看下面的记载,就全清楚了:

  项王怒,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后世有的史家,明显脑壳进水,就以项伯的解释为解释——刘邦就是这样一种人,为了争夺天下,父母子根本懒得理会。这是一场拼底线的战争,项羽拼不过刘邦,只能认怂。

  这个解释固然没错,但使得这个解释能够立足的关键因素,却是项伯其人。

  一点没错,刘邦的父亲子落入项羽的手中,原本是项羽最有力的王牌,足以置刘邦于必败之地。但由于项伯这个不稳定因素的介入,却导致时局翻覆,原本是最有价值的王牌,竟尔沦为了项羽手中的负资产。

  很显然的一件事是,早在两年半之前,当刘太公和吕雉落入项羽之手时,刘邦就开始思考这件事之于他的意义。只要他的脑子没问题,他就知道,迟早会有一天,项羽会拿出他的父亲子,强迫他就范。这对他来说意味着极为强大的杀招,他必须要于绝境之中,想出个法子予以应对。

  应对的法子很快就让他想出来了:想当年,我和你项羽,于楚怀王面前,立誓盟约,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我老婆就是你老…不对,就是你大嫂,如果你一定要烹杀自己的父亲,我没意见,只希望你看在兄弟的情面上,分一杯羹给我,不可以吃独食。

  这句台词,刘邦应该是想了又想,背诵得滚瓜烂,单等项羽以父亲、子性命相要胁的时候,就用这句标准文案来应答。

  好了,刘邦既然想出这句台词来,就已经扭转了局势,至少是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项羽既然捉住了刘邦的父亲、子,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而非要等到时局扭转,楚军这边转入颓势的时候才使用呢?

  这固然与项羽的荣誉感、自尊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项伯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讲,项伯这个内,相当于一个负号。项羽这边不管取得什么样的优势,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完了,变负值了。而且正是因为项伯这个负号的存在,导致项羽沦为了十万楚军的保姆,让他一步也走不开,无法去偷袭敖仓,夺取粮仓。同样地,原本是人质的刘邦父亲和子,也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变成了刘邦方面的盈利点、项羽方面的负资产。

  在这长达两年半的军事对峙之中,刘邦不断派出使者,去楚营中探望自己的父亲、子。这时候项伯就拿荣誉感来给项羽下套,让项羽允许汉使入楚营,以便把他搜集到的楚军情报给刘邦送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项伯是没有丝毫负疚心理的。因为他已经和刘邦结了儿女亲家,吕雉就是他的亲家母,刘太公说起来,还真算是他爹。所以项伯千方百计地发项羽的自大情结,避免让项羽走上以老人妇女要挟对手的错误道路。被项伯暗中算计,刘太公和吕雉在楚营之中,非但没什么风险,反倒让项羽左右为难。

  两军对垒中,还有一条可怕的规律:间谍往往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简单说来就是,项伯比亚父范增更容易取得项羽的信任。这是因为,亚父范增是把全部的心神放在分析敌我态势上,没有闲暇考虑项羽的情绪。范增说话,专拣项羽不爱听的来说,因为他要项羽避免任,别犯错误。而项伯不关心这些,他只关注项羽的情绪,专门挑选那些项羽最喜欢听的话来说。这就是范增忠心耿耿却遭到项羽怀疑,而项伯吃里爬外却备受信任的原因。

  总之,项羽当时的处境就是这样,有项伯站在他身边,这盘局他怎么摆弄都是输。但他仍然无法自控地听从项伯的话,因为项伯的话,每一句都是针对他的心理弱点而设计,让项羽听了还想听,仿佛毒一样难以自拔。

  现在,项羽仍然像以往一样,被项伯的话惑住心智,放弃了杀掉刘邦的父亲、子。这就意味着他也错过了最后的机会。如果杀掉这两个人,此后楚军就没有理由再接纳汉使,项伯的情报传递就需要另行建立渠道。但这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有可能让项伯望而却步,最终会导致项伯与刘邦渐行渐远。

  失去项伯的情报,刘邦针对项羽的打击就会迅速削弱——他再也无法确定项羽的所在,行动起来缚手缚脚,这就意味着项羽大逆转的时机到来。但是可怜的项羽,他到死也没有想到过,他始终被身边的亲人所出卖。

  所以这时候的项羽仍然沿袭他固有的思维逻辑,向刘邦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提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

  这段描写,是司马迁最成功的文学创作。在这里,项羽向刘邦提议说:“天下战纷扰,已经好几年了,就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为了天下苍生,刘邦你能不能表现得像个爷们儿,站出来与我一决雌雄,别再让无辜的父老乡亲,受你我二人的连累了。”

  多少年来,这段经典描写,成为了刻画项羽雄风烈志、磊落光明的铁骨英雄之传奇,当然也无形中衬托出刘邦的胆小畏缩、卑劣无

  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来看看项羽说这番话时,两个人的年龄。

  这一年是公元前203年。这一年项羽三十岁,正是一个壮汉。这一年刘邦五十四岁,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了。

  看看这情景吧,一个三十岁的壮年汉子,向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头伸出手指:“过来过来,老头你过来,咱们两个较量一下,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项伯  WwW.BoCaIXs.COm 
上一章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下一章 ( → )
菠菜小说网为书友提供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免费下载,雾满拦江的小说支持免费看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最新章节,希望您能喜欢.菠菜小说网尽力快速更新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小说菠菜网